1、肯定是皇四子胤禛。
2、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
3、母孝恭仁皇后。
4、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
5、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
6、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7、关于民间雍正可能篡改遗诏的可能并不现实,解释如下:第一,清朝对皇子的称呼,一般不会直呼四子、十四子等,而是在这些称呼之前冠于“皇”字,称他们为皇四子、皇十四子。
8、按照这一习惯,遗诏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
9、那么如果将其中的“十”字改成“於”,就念不通了。
10、第二,清代“于”、“於”二字是不通用的,传位给谁,应该用“於”字,用“于”字也是说不通的。
11、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从当时文书制度来看,也不能令人信服。
12、清代的文书,特别是清代前期的文书,都是满、汉文合璧的。
13、康熙帝的遗诏,不用满文,只用汉文书写是不可能的。
14、而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成的遗诏,汉文可以篡改,那么满文是不容易改的。
15、所以说第二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16、满语是清朝的国语,康熙的诏书不可能只改汉文,不改满文。
17、满文是竖写的,把“十”改成“於”是不好改的。
18、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现存的《康熙皇帝遗诏》是惟一的物证。
1、肯定是皇四子胤禛。
2、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
3、母孝恭仁皇后。
4、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
5、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
6、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7、关于民间雍正可能篡改遗诏的可能并不现实,解释如下:第一,清朝对皇子的称呼,一般不会直呼四子、十四子等,而是在这些称呼之前冠于“皇”字,称他们为皇四子、皇十四子。
8、按照这一习惯,遗诏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
9、那么如果将其中的“十”字改成“於”,就念不通了。
10、第二,清代“于”、“於”二字是不通用的,传位给谁,应该用“於”字,用“于”字也是说不通的。
11、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从当时文书制度来看,也不能令人信服。
12、清代的文书,特别是清代前期的文书,都是满、汉文合璧的。
13、康熙帝的遗诏,不用满文,只用汉文书写是不可能的。
14、而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成的遗诏,汉文可以篡改,那么满文是不容易改的。
15、所以说第二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16、满语是清朝的国语,康熙的诏书不可能只改汉文,不改满文。
17、满文是竖写的,把“十”改成“於”是不好改的。
18、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现存的《康熙皇帝遗诏》是惟一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