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简介(天下第一陵——黄帝陵)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号称"天下第一陵" ,又称"华夏第一陵" ,"中华第一陵"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 。"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 。1997年7月,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2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黄帝陵标识碑,位于黄帝陵印池广场前,于2017年3月16日落成。标识碑正面雕刻的黄帝陵标识,圆形背景源自中华文化"天圆"的传统理念,虚实相间体现时空转换,圆形下方的大地和如意祥云图案,寓意黄帝开创的中华文明根植厚土、造福华夏。
轩辕庙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庙院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庙院中心。重建于明朝,1959年曾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人文初祖大殿占地282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大殿屋顶为歇山顶,雕透花脊,屋面由灰布板与筒瓦相扣覆盖,檐部施勾头滴水,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前檐当间建有六扇隔扇门,次间、稍间则各有四扇隔扇门。檐下的栏额、平板枋为和玺彩绘、斗拱彩绘,两侧与两侧背面、内梁等处的彩绘,均精致华丽。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于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夏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字体铁画银勾,刚中藏秀。
汉武仙台;东门进入陵园,左侧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始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汉武仙台或称汉武祈仙台,《史记·封禅书》记载: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帝刘彻勒兵18万大军,北征朔方,凯旋后,为夸耀武功,祭告祖先,便于归途经黄帝陵时,停兵祭祀。同时为使自己长寿成仙,又令18万兵士于此起土筑台,以土堆成,翠柏围之。后人因此称此台为祈仙台。《中部县志》也载:汉武仙台,“峙黄陵左侧,高出林表,汉武巡朔方,还,祭黄帝,筑台祈仙”。汉武仙台下围120米,上围22.5米,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四围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民间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
文物遗存;轩辕庙内现存祭祀保护碑刻124通,其中有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记事碑,元泰定二年(1325年)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祭文碑刻46通,均是御制祝文。所谓御制祝文,就是皇帝亲自颁发的祭文,代表的是国家级祭祀 ,其中有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祭黄帝桥陵碑,以及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新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往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的碑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