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之间网超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记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建安七子,指建安年间(196~220),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竹林七贤,指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3、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
4、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
5、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6、建安年间,曹操占据邺城,在中国北部创造了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7、曹操倡导“尚刑名”,“尚通脱”,又善属文,爱文士。
8、许多文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周围。
9、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
10、他们战时大多随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歌功颂德,抒发情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11、建安文学,文坛与政坛相联系。
12、 而竹林七贤则不同。
13、他们处于魏晋时代。
14、自从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开始盛行。
15、文人普遍断了什途的希望,表现出脱离政治的倾向。
16、竹林七贤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
17、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8、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祀为宗师。
19、他们有脱离世俗,脱离政治的倾向。
20、“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21、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
22、竹林七贤,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处世态度。
23、后有典故“竹林笑傲”。
24、七个人,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
25、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26、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
27、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28、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29、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之乱﹐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30、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集团不合作,嵇康被杀害。
31、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东西,分崩离析。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