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经常有人问:一定要做五点吗?线性相关系数r值必须达到多少个9?你每天还是每次都做音乐?曲线一定要经过原点吗?……
本文梳理了标准音乐的相关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
1.制作标准曲线的依据?
GB/T22554-2010中基于标准样品的线性校准:
1)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应覆盖正常操作条件下的测量范围;
2)标准样品的成分尽可能与被测样品的成分一致;
3)标准样品的浓度值应等距分布在测量范围内;
4)标准样品的数量应至少有3个浓度;
5)每个标准点至少重复两次,这个重复是指从稀释开始;
如果国家标准有相应的浓度系列推荐,尽量按照国家标准。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线性校准,因为线性方程是最简单的。
2.什么是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前者不经过预处理过程,直接用标准溶液系列进行测定,往往对样品造成较大误差。后者中使用的标准溶液与样品经过了相同的消化、净化和测量过程。
3.首先,你要做多少分才能给这首歌打分?
标准曲线需要几个数据点,这些数据点与被检测组分的浓度范围、分析仪的响应特性、干扰因素、浓度和检测信号的响应类型有关。
3点:对于一些低浓度,特别是微量分析,且浓度范围不是很大,检测器响应可靠,背景干扰很小的,可以选择较少的工作点。一般3个集中点就够了,有的甚至可以只用一个集中点,另一个点直接用坐标原点。
4~6分:如果平时测得的样品浓度范围较宽,检测器的响应不完全是线性曲线(直线),可采用二次曲线或分段校正的方法,以减少数据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更多的数据点。如果不分段,4~6个数据点就够了。
至少两点:但如果是分段校正,每段至少需要两个数据点。对于一些没有固定浓度范围的样品,特别是一些检测机构,如果分析仪的检测响应可靠,环境因素影响不大,可以做一个校准曲线。如果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可以不制作校准曲线,而采用标准加入法或标准加入-一次稀释法更简单。
其实我们一般做五点(不包括零浓度);以一般检出限的5~10倍为第一点,再增加1倍。最高浓度为最低浓度的10~20倍为宜(以理化分析实验为例)。当然要根据仪器的灵敏度来调整。
4.标准歌的R值多少个9才算合格?
实验室应根据检测标准(方法)的要求,使用标准溶液或标准物质建立标准曲线。所用的标准溶液或标准物质应覆盖测试样品的浓度范围。如果对检测标准(方法)没有具体要求,至少用5个标准样品(除空白)建立线性标准曲线,在每一点重复测定1-3次。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8,对于确证方法,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9。
其实大于0.99是判断是否线性相关的一个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线性度大于0.999是理想的。线性范围0.99-0.999的监测结果只有在接近最高浓度(中间浓度)一半的位置才是准确的。如果线性度大于0.999,则在整个线性范围内都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如果检测的线性不好,可以缩小标准的覆盖范围,将标准的浓度调整到待测样品的浓度附近,这样结果也很准确。比如样品的浓度在20ppb左右,但标准曲线建立在0~50ppb范围内,线性度却很不理想。此时可将标准量程调整到15~25ppb,可做五个标准。
5.标准曲线的检验?
(1)线性测试:
即检查校准曲线的精度。对于由4 ~ 6个浓度单位得到的测量信号值绘制的校准曲线,分光光度法一般要求其相关系数|r|≥0.9990,否则应找出原因并进行修正,重新绘制合格的校准曲线。
(2)拦截检查:
即检验校准曲线的准确性,在通过线性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y=a+bx,然后用t检验截距A和0,当取95%置信水平,检验后无显著差异时,可将A视为0,方程简化为y=bx,移动项得到x=y/b。在线性范围内,不用查阅校准曲线,直接用空校正样品的实测信号值,计算样品浓度。
当A和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的准确度不高。找出原因并纠正后,重新绘制校准曲线,通过线性测试。计算回归方程,通过截距检验后,投入使用。
如果回归方程不经过上述检验和处理就直接投入使用,肯定会给测量结果引入一个差值,相当于求解了a的系统误差。
(3)坡度测试:
即检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方法的灵敏度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仅由操作中的随机误差引起的斜率变化不应超过一定的允许范围,该范围随分析方法的精度而变化。比如一般情况下,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相对差值小于5%,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相对差值小于10%。
6.标准曲线有效期的规定?
(1)标准曲线属于实验室质量控制范围。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可和评价标准》中的结果控制要求,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定期用于监测和/或低于标准的物质(参考物质)用于内部质量控制。
(2)《导则》中没有规定“定期”,所以如果是“定期”,就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3)既然指南中没有说明,那么按照一般的分析教材,当实验条件(包括试剂、人员、仪器等。)改变,最好重新做标准曲线。一般来说,仪器使用时间长,经过验证,会处于稳定状态,而人员的药物变化往往会比较大。如果说每次换人操作都要改曲线,那工作量就太大了。
7.每次开机都要做标准曲线吗?
从药物测试的要求来看,因为:
1.流动相每天都会不一样,导致出峰时间和峰面积有一定的差异。
2.探测器的光能也在不断减弱,所以它的日对应值也不一样,它的峰面积也不一样。
基于以上原因,原则上每天都要对标准曲线进行校正。
不要每次都做标准曲线,但每次都必须输入标准样品;因为你的流动相不可能每次都和原来的一模一样,仪器的状态也在变化,不同批次之间的保留时间是不一致的,所以你必须用附带的标准来定位和定量。
8.校准曲线可以长期使用吗?
每批样品应测量标准溶液,其浓度在校准曲线的中点。测量浓度和校准曲线标准点浓度之间的相对误差不应超过规定范围。如果超过规定的相对误差,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也可以说,分析项目和方法不同,校准曲线斜率的稳定性也不同。如果校准曲线的斜率相对稳定,则在样品分析过程中只能测量两个标准点。当这两个标准点与原曲线对应点的相对偏差小于5%时,可以使用原校准曲线。因此,在样品分析之前,有必要根据斜率的稳定性来确定是否应同时制作校准曲线。
我们一般的做法是根据测试的频率来做。如果项目要每天测试,测试量大,要求每周至少做一次曲线。如果一个月没有几单,那么一个月做一次曲线。当然,如果仪器出现故障,大修回来,经过验证,曲线需要重做。
9.标准曲线一定要经过原点吗?
标准曲线不一定要经过原点,只要线性好就行。因为你做空白的话,基本不会越过原点。穿过原点是强制性的,但实际曲线可能不会通过,这将导致错误。但起源是由于系统误差。
是否穿越原点(0,0)的问题,可以从原点(0,0)所代表的意义来考虑:
即当被测组分的浓度为零时,信号响应值(即液相色谱的峰高或峰面积)是否也为零。一般来说,色谱分析属于这种情况,所以可以将点(0,0)作为一个浓度水平纳入标准曲线(甚至不需要配制零浓度的注射用标准溶液),这也是单点法的一个依据。但是,类似的情况,用光谱测定的话,就说不通了。浓度为零的标准溶液(背景)的响应信号(吸光度)往往不为零,所以此时标准曲线不一定过原点。
10.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大家都很清楚,主要是从相关系数R来看,一般要求R大于等于三个九。在以前的实验中,有时候浓度高的时候,线性不好。高浓度点不在标准曲线上,而是在标准曲线下方,离拟合的标准曲线较远。在这种情况下,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很差,有时只有9。最后,我想通了。如果我手动拟合,用一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有点连接起来,你会发现,如果在线性范围内,连接的就是一条直线;如果超出线性范围,则连接为曲线。
1.相关系数的有效数字?
GB 5750.3-2006第8.2.7项有如下规定: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只是省略,保留到小数点后出现9以外的数字,如0.99989→0.9998。如果所有小数位都是9点,最多保留4位小数位。
12、Y=bX与二次曲线的选择?
我们通常用Y=a+bX作为标准曲线。曲线拟合后要做统计检验,完成线性检验和伪拟合检验,然后做A和0的差异检验。如果A和0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考虑用Y=bX作为拟合曲线,拟合后做同样的线性检验和伪拟合检验。如果线性测试合格(P0.05),那么可以用Y=bX。
圆锥曲线的采用也是如此。如果你的拟合在Y=a+bX时不合格,你就要考虑用Y=a+bX+cX2,做同样的不匹配测试,检查拟合符合性。如果Y=a+bX和Y=a+bX+cX2都满足拟合检验和误拟合检验,则采用Y=a+bX的形式,以最少的统计参数符合统计简单性原则。
标准曲线法有一定的优缺点,特别适合大量样品的分析。然而,色谱条件(检测器的响应性能、柱温、流动相的流速和组成、样品体积、柱效率等。)对每个样本的分析很难做到完全相同,因此很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此外,在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时,一般采用待测组分的标准样品(或已知准确含量的样品),而实际样品的成分差异很大,所以肯定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
知道了各分析项目的校准曲线斜率的稳定性和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就可以决定原校准曲线是否可以用标点符号来检查,省略了重新制作校准曲线。从校准曲线斜率的变化,可以判断标准溶液的稳定性,并确定其校准周期。分析低浓度样品时,应使用高纯水和试剂,以降低空的白色值和样品的分析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