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成员是指在同一个户口本里的人。
2、“家庭”在法律上等同于户籍,“家庭成员”是指在同一户籍内永久共同生活,各个成员的经济收入都作为家庭共同财产的人。
3、“家庭成员”与“直系血亲”、“亲属”并非同一概念,具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人不一定互为家庭成员。
4、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5、主要社会关系是指分户的兄弟姐妹等人员。
6、扩展资料:社会关系分类:①从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划分有: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起点,是社会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如一个职员与公司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它更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倾向;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是高层次、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失业现象与犯罪现象的关系。
7、②从社会关系存在的形态上可分为静态关系与动态关系。
8、前者指社会关系的构成模式,亦称社会结构,如家庭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
9、后者指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式,亦称社会互动,主要形式有:暗示、模仿、顺应、同化、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等。
10、③从交往的密切程度上可分为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亦称首属关系与次属关系。
11、前者指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它反映人们之间广泛、深入、直接的交往,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
12、后者则与此相反,它是以事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如同行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13、④按社会关系矛盾的性质可分为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
14、前者指交往双方的根本利益不一致、发展方向完全相反,如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15、后者指交往双方的根本利益一致、发展方向大致相同,但局部和眼前利益上有不一致之处,如同一阶级内部各成员间的关系。
16、⑤从社会交往的方向与选择上可分为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
17、中国古代社会的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垂直关系,现代社会的夫、妻与兄、弟之间主要是水平关系。
18、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重垂直关系而轻水平关系。
19、⑥从社会关系规范化程度上可分为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
20、前者指已经制度化、比较稳定、有一定程序、受一定原则制约的关系,如法律关系等。
21、后者指未制度化、没有固定模式、不受原则制约的关系,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
22、⑦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上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对此,社会学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2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