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还热吗(2021年立秋后还会热吗)
虽然还没到三伏天,但是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大家都在期待凉爽秋天的到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之一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8日。立秋的“立”意味着开始,“秋”意味着庄稼成熟。因此,立秋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开始成熟。虽然立秋象征着秋天的开始,但立秋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会很高,所以立秋的暑气很难消失。在“秋老虎”的影响下,天气会热一段时间。关于立秋节气,民间有很多说法,其中很多都与立秋后的冷热天气有关。比如今天的俗语“初秋天寒地冻,晚秋天热”,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今年是初秋还是晚秋?
按照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连续五天平均温度在22度以下为秋季。因此,立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高于22度,所以中国很少有地区会在立秋后真正进入秋季。另外,每年三伏天的结束都是在立秋之后。虽然三伏天的结束并不是最热的阶段,但此时的暑气依然很浓,所以人们一般要等到秋分节气前后才能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在医学上,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被称为“长夏”。
“立秋早上冷,立秋晚上热死牛”的意思是,如果立秋早一点,立秋后天气会开始变凉;如果是在初秋的晚些时候,立秋后天气仍然会很热,甚至在田里工作的牛也会热死。因此,立秋后,农民应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在太阳最热的中午干农活。
那么判断立秋早和立秋晚的标准是什么呢?关于判断立秋早和立秋晚,民间有两种意见。让我们分别来看看。
之一种说法是,立秋早和立秋晚是根据当年立秋的准确时间点来判断的。如果在中午12点之前,立秋就是早秋,如果在中午12点之后,立秋就是晚秋。
通常我们说节气的时间,只说节气的日期。几乎没有人会精确到那个节气的分钟。其实每个节气都有自己准确的时间。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虽然相对固定,但一般都是在相邻的两天徘徊。例如,立秋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或8月8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设定的。也就是说,太阳一年的运动轨迹平均分为24等份,每个等份对应一个节气。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需要365.2422天。如果分成24等份,每个节气相差15.2184天,所以每个节气都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还有一个关于立秋时间的民间公式,就是(Y*D+C)-L,其中Y代表最后两位数,D代表0.2422,L代表闰年,C代表21世纪的0.75,20世纪的8.35。按照这种方法,今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日14时53分48秒。
根据这种说法,如果立秋是在清晨,也就是说,立秋是在早晨,那么秋老虎在立秋之后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很快我们就能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尤其是在早上和晚上。除了中午盛夏的炎热,在清晨和夜晚,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秋天的到来。如果是立秋后期,下午是立秋,那么立秋之后,秋老虎还是会很厉害,天气会持续湿热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降温。这种湿热的天气很可能会持续到九月甚至更久。因此,如果农民在立秋后马上去地里干农活,连家里的老牛都受不了热,更别说人了。
二、立秋时间以太阴月立秋时间判断。如果立秋时间在农历六月,则为初秋,如果在农历七月,则为晚秋。
如上所述,立秋的时间在阳历月份中非常稳定,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庆祝节日,但在阴历月份中时间非常不稳定,偏差会很大。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与二十四节气和农历的计算方法不一致。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古代先民根据农耕时间的变化,结合天体运行规律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也就是说,古人把太阳一年的运动轨迹平均分成24等份,每个等份对应一个节气。公历又称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因为二十四节气和公历都是以太阳的运行轨迹为基础的,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上的表现时间会很稳定。它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是阳历和阴历的结合。农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总结出来的。月相的每次变化都设定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阳历指的是太阳回归年,一个回归年的天数是365天或366天。农历和阳历结合后,每年会有10-11天的间隔。为了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古人将闰月纳入其中。有闰月的一年是闰年,一共13个月384天。没有闰月的一年是平年,有12个月354天。因为农历和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方法不一致,有些立秋的年份是农历六月,有些是农历七月。
俗话说,“初秋寒冷,晚秋炎热”,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天气会在晚些时候变得凉爽。这是因为古人不仅根据二十四节气预测天气的冷热,还参考了农历月份。农历六月已经是立秋了,农历七月会很凉。如果是农历七月立秋,那已经是农历年过半了,还没凉,所以农历七月还是会很热,应该是凉的。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公历8月7日,农历6月29日。根据这种说法,今年立秋后天气会变得更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