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海和日本长期分居后,一家人团聚在美国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丁尚彪
1994年,我在日本东京打工已经五年了。由于不会日语,看不懂日本电视,中文资讯又稀少,思乡情更切。忆起下乡插队时听矿石收音机缓解想家之情的往事,突发奇想在日本听中国的广播。去电器店询问有新款的收音机可以听到,于是拿着收音机到店外试听,果然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当即毫不犹豫地花了约三百多美元,买了一台最好的索尼收音机。
当年陪伴作者的那台收音机
以后打工回来,都会打开收音机听来自祖国的声音,化解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晚间新闻联播结束后,有个“今晚八点半”点播歌曲的节目,就写信给北京的中央台,为在国内的女儿生日点播歌曲,同时告知家人注意收听和录音。那天我一个人在日本“阿爸躲”(日语木造小屋),与在上海的家人同时收听到为女儿点播的歌曲。听完后打电话回去,女儿激动地喊了声“爸爸”,就哽噎着说不出话了,我思乡的热泪也滴进了日本清酒中。
有次无意间收听到美国之音的中文广播,介绍怎样去美国留学。女儿才读初三,但我已在考虑她留学问题。那年代还没留学中介,我对美国留学的途径犹如盲人摸象,总以为去美国留学,必须有在美亲属作担保,要么是大学毕业后获得奖学金去读硕博,所以女儿的留学目标仅选日本和澳大利亚。但广播说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去美国读本科。只要考出托福,有经济条件即可。为详细了解情况,我按照广播所说的香港地址,给美国之音中文部写信索要讲稿。
不久收到寄来的“留美十四步”讲稿,才知道高中毕业生真的可以去美国读本科。于是立即将讲稿复印寄回国,改将美国作为留学首选地,并要求女儿在高二结束时考出托福,作好向美国进军的准备。同时将寄回的日元全部换成美元,并以女儿的名字存在银行,作将来面试的财政资助证明。
1996年,女儿托福考试的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我按照讲稿指导,一口气为女儿申请了二十所美国大学。其中哈佛、麻省理工等藤校五所,普通大学十所,垫底的边远社区大学(大专)五所。汇票都在日本的花旗银行开出,以让学校知道确有日本的资助。花费的报名费、汇费等就用去三千多美元,并同时向英、加、澳发出留学申请。
丁尚彪的女儿在上海度过少女时代
1997年,女儿高考进国内重点大学,同时收到加拿大的入学通知,结果被拒签。这时又收到美国三所大学和英国的入学通知。我们对美国一无所知,女儿仅知道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于是就慕名选择了该校。
当女儿忐忑不安地去上海美领馆签证时,所有排队等候留学签证的大学生们,都不相信一个无亲无友的小孩子能够签出。在当时的中国,高中生去美国读本科是闻所未闻的。
当签证官和女儿面试快结束时,他问如何证明有财政支持,女儿把一沓美元存款单铺在面前,签证官笑了。一声“OK”,女儿顺利地取得了美国签证, 开创了平民中学生自费留美的先例。
女儿大学毕业后考取医学院,成为医学博士,现在是医院的主任医师。也把我们都接到美国共同生活。
无形的电波从西半球的美国发射到茫茫宇宙,而此瞬间,恰恰被我在在东半球的日本接收到,从而改变了一个中国家庭的命运,使美国梦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