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参考值范围因检测项目和实验室标准略有差异,但核心指标通常包括ALT(7-40U/L)、AST(8-40U/L)、总胆红素(3.4-20.5μmol/L)、直接胆红素(0-6.8μmol/L)、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55g/L)。这些数值反映肝脏代谢、解毒及合成功能是否正常。
1.转氨酶(ALT/AST)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AST分布于肝脏和心肌。ALT升高常见于肝炎、脂肪肝;AST显著升高需警惕心肌梗死。轻度升高可能与熬夜、饮酒有关,数值超过3倍正常值需就医。
2.胆红素代谢指标
总胆红素包含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溶血性疾病会使间接胆红素升高,胆道梗阻则导致直接胆红素增高。黄疸患者若直接胆红素占比>50%,需排查胆管结石或肿瘤。
3.蛋白质合成指标
白蛋白降低提示慢性肝病或营养不良,球蛋白增高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肝硬化患者白球蛋白比值(A/G)常<1.5,需结合腹部超声评估。
4.其他重要指标
GGT(10-60U/L)升高常见于酒精性肝病,ALP(40-150U/L)异常需排查胆汁淤积或骨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秒以上,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障碍。
肝功能异常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每日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有助于肝细胞修复;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脂肪肝。若ALT持续超过80U/L或出现腹水、蜘蛛痣等症状,需立即肝病专科就诊。
定期监测肝功能是预防严重肝病的关键。健康人群每年应检查1次,乙肝携带者每3-6个月复查。保持BMI<24、每日饮水1500ml以上、23点前入睡,能有效维护肝脏健康。异常指标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避免自行解读参考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