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反酸烧心、腹胀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黑便呕血,需根据具体症状判断病情轻重并及时干预。
1.上腹疼痛
胃病患者多出现中上腹隐痛、钝痛或灼烧感,与胃炎、胃溃疡相关。空腹时疼痛加重可能提示十二指肠溃疡,餐后疼痛明显需警惕胃溃疡。短期疼痛可尝试铝碳酸镁片缓解,持续超过两周应做胃镜检查。
2.反酸烧心
胃酸反流至食管引发胸骨后灼热感,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避免饱餐后平躺,睡前3小时禁食。药物可选奥美拉唑抑酸,联合莫沙必利促进胃肠蠕动。
3.腹胀嗳气
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滞留,产生腹胀和频繁打嗝。建议少食多餐,减少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促消化可用多酶片,胃动力药如伊托必利需遵医嘱。
4.食欲减退
慢性胃炎或胃癌早期可能出现持续食欲下降伴体重减轻。短期食欲不振可尝试山楂、鸡内金等食疗,长期需排查肿瘤标志物。
5.恶心呕吐
急性胃炎、幽门梗阻时会突发呕吐。轻度呕吐用维生素B6缓解,反复呕吐伴随脱水需静脉补液。呕吐物带血立即就医。
6.黑便呕血
柏油样黑便或咖啡渣样呕吐物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溃疡穿孔或胃癌。即刻禁食并急诊处理,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是关键治疗手段。
胃病症状轻重不一,偶发不适可通过调整饮食和服用非处方药缓解,但呕血、持续消瘦、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日常避免高盐、辛辣饮食,定期胃镜检查能有效预防重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