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疲劳乏力、免疫力降低等,主要与能量或营养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消耗过多有关。改善需调整饮食结构、针对性补充营养素及治疗原发疾病。
1.体重下降与肌肉萎缩
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机体分解脂肪和肌肉供能,体重减轻是典型表现。成年人6个月内非自愿体重降低超过5%需警惕。肌肉萎缩常见于四肢近端,患者可能出现握力下降、行走困难。建议每日增加300-500大卡热量摄入,优先选择鸡蛋、乳制品、鱼肉等优质蛋白,配合阻力训练维持肌肉量。
2.皮肤与毛发改变
蛋白质缺乏易引发皮肤干燥脱屑,伤口愈合延迟,可能出现色素沉着。头发变得细软易断,指甲出现横嵴。维生素A缺乏导致毛囊角化,维生素C不足引起牙龈出血。每日应保证1.2-1.5g/kg体重的蛋白质,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A,柑橘类水果提供维生素C。
3.消化系统症状
常见食欲减退、腹胀腹泻,与消化酶分泌减少、肠粘膜萎缩有关。铁缺乏者可能出现异食癖,锌不足伴随味觉减退。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补充复合维生素B改善代谢。严重者需检测便常规及胃肠镜。
4.神经精神症状
维生素B1缺乏可致周围神经炎,B12不足引发记忆力减退。儿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老年人可能出现抑郁状态。全谷物补充B族维生素,贫血患者需检测血清铁蛋白,必要时注射维生素B12。心理干预对进食障碍患者尤为重要。
5.免疫功能低下
淋巴细胞减少使感染风险增加3-5倍,伤口迁延不愈。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易出现水肿。建议接种流感疫苗,保证每日60g以上蛋白质,严重低蛋白血症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