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7年开始,《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天下无贼》等冯氏贺岁片相继亮相,冯小刚导演用10年的时间,让中国大陆观众熟知「贺岁片」。
但殊不知,这一概念也是舶来品。
贺岁片鼻祖:许氏四杰
「贺岁片」最开始并不是一种电影类型,它是经过文化习俗和市场票房的演变叠加,才有此名称的出现。贺岁片最早源自于香港,从许冠文所执导《摩登保镖》开始,由当时蔚为影业龙头的嘉禾出品,搭配早已在喜剧闯出名堂的许氏三兄弟。
从1974年的《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1975)、《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这几部皆由许冠文自编自导自演,其兄弟们许冠杰、许冠英、许冠武也参与演出执行(许氏四杰之一许冠武虽不出现于银幕上,但时常任电影幕后策画、执行导演),屡屡荣登该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
1981年兄弟们续合作的《摩登保镖》,因在香港农历年档期(1981年1月30日上映)大卖1800万港币(亦为该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也让电影圈嗅得前景——前有喜剧电影类型获得观众缘的票房公式,后有辞旧迎新阖家团聚的好时节——两大元素的完美契合。
此后,始于香港的贺岁片,开始扩散到中国、台湾,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有华人出现的地区几乎会有贺岁片(档期)的存在。在农历年期间上映众多喜剧电影,渐渐演变成一种另类的影视文化。不过认真区分,喜剧电影和贺岁电影依然有别。贺岁电影最主要的精神及其成立的条件在于「贺岁」,也就是电影中必须要有「庆贺、恭祝」的拜年动作或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