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波兰滨海城市科沃布热格,在1945年12月前,一直被习惯叫做科尔贝格(Kolberg)。
波兰地图
大家可以上网搜搜看,如果查询该城市的现有名称“科沃布热格”,除了冷战时代苏联驻军的相关内容,更多的都是旅游介绍和酒店订制等方面的信息。
而输入老版的译音名字——科尔贝格,内容显然要丰富的多。我们主要可以看到,按时间顺序——1807年的科尔贝格围城战,交战双方是拿破仑法国和普鲁士;1945年1月30日,纳粹德国上映的大型彩色电影《科尔贝格》;还有1945年2月—3月间,二战东线上的科尔贝格围城战,交战双方是苏军和德军。
很显然,叫“xxberg”的,一般都带有德意志色彩。二战后,德国除了一分为二,背上大量赔款外,还被迫割让了1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就是素有尚武传统和强烈征服欲的东普鲁士。科尔贝格,曾属于东普鲁士的一个战略要塞,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黄色部分为二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
而纳粹德国那部在兵荒马乱、四面临敌的情形下,劳民伤财拍摄出的电影《科尔贝格》,则很具“黑色幽默”的,把相差了一个多世纪的两次科尔贝格围城战,联系到了一起。只不过,后者的结局颇具讽刺意味。
即便,这并非是希特勒、戈培尔一伙的初衷。
故事要从1943年夏说起。此时,战争到了相持阶段,德国“闪电战”的威力,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德国在东线攻势不再;西线也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国内呢,随着制空权的逐渐失守,盟军的轰炸机编队开始频繁出现在德国城市上空,第三帝国多个主要城市,接连被炸成一片火海。
在战事不利的情形下,为了让德国民众在轰炸中,继续坚信希特勒和戈培尔等人鼓吹的那套说辞,纳粹德国宣传部开始筹划拍摄一部“民族励志电影”。
于是,这场发生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末期,德国人世代称颂的科尔贝格围城战,被重新翻了出来。在舞台剧《科尔贝格》的基础上,改编成了电影《科尔贝格》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