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5日,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者为哈维·阿尔特(美国人)、迈克尔·霍顿(英国人)和查尔斯·M·瑞斯(美国人),获奖理由是“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三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人民币)。
2、由于他们的发现,现在可以对该病毒进行高度敏感的血液检测,这些检测基本上消除了世界许多地区的输血后肝炎,极大地改善了全球健康。
3、哈维·阿尔特 (Harvey J. Alter),美国病毒学家,出生在纽约市,1956年在罗彻斯特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60年在该校得到医学学位。
4、1964年与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澳大利亚抗原,后来被认为是乙肝病毒的一部分。
5、他还以动物模型来研究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并确定了丙型肝炎病毒。
6、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英国生物化学家,参与开发丙型肝炎测试。
7、霍顿1972年获东英吉利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77年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
8、然后,他在白金汉郡塞尔研究实验室工作,在1982年成为希龙公司的非甲非乙型肝炎部主管。
9、查尔斯·M·赖斯(Charles M. Rice),美国病毒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丙型肝炎病毒。
10、他是洛克菲勒大学的病毒学教授。
11、他与Ralf F. W. Bartenschlager和Michael J. Sofia共同获得了2016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1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13、历年(1901年-2019年)获奖名单如下:1901年,E.A.V.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4、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5、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6、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7、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8、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20、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21、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22、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23、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24、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25、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26、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27、1915年 —— 1918年未颁奖。
28、1919年,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29、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30、1921年未颁奖。
31、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32、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33、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34、1925年未颁奖。
35、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36、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37、1928年,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38、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39、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40、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41、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42、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43、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44、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45、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46、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47、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48、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49、1940年——1942年未颁奖。
50、1943年,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51、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52、1945年,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53、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54、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55、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56、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57、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58、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59、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60、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61、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62、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63、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64、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65、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66、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67、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68、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69、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70、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71、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72、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73、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74、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75、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76、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77、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78、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79、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80、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81、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82、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83、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84、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85、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86、1979年,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87、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88、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89、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90、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
91、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92、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93、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94、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95、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96、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97、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98、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99、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00、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
101、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02、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03、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04、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05、1998年,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06、1999年,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107、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108、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109、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
110、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111、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
112、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113、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114、2005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15、2006年,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9月2日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116、虽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
117、当然,论实际效用,法尔和梅洛以针对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机制为研究课题,以遗传学为切入点,却以医学运用最具有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118、2007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19、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0、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
121、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 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而获此殊荣。
122、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3、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4、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 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5、2013年,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6、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以及来自挪威的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夫妇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7、解决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几个世纪之久的问题——人类大脑究竟是如何构建一个所处空间的地图,以及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人类大脑如何导航并寻找路径。
128、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 ōmura)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129、获奖理由是“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130、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在研究自噬性溶酶体方面作出的贡献。
131、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控制昼夜节律机制的发现。
132、201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133、2019年,美国癌症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医学家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英国医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
13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